空港保税区产业综合提升项目介绍
发布时间:2025-02-17 09:30:04
创新引领 产业赋能 奋力谱写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年2月4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天津港保税区与天津港综合保税区整合优化为新的天津港综合保税区。整合优化后的天津港综合保税区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的建设要求,对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雄安新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天津港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5.67平方公里。其中围网面积5.67平方公里,为一区两片,海港片区围网面积4.37平方公里,空港片区围网面积1.3平方公里。
2023年1月11日,由天津港保税区与天津港综合保税区整合优化的新的天津港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联合验收组验收,标志着天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已全部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2022 年 7 月 19 日,为推动天津港综合保税区空港区域升级发展,落实茂君书记关于大力发展保税研发等产业的批示精神,保税区管委会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原则同意天保基建汇报的《天津空港保税区产业综合提升实施方案》,同意天保基建做为保税研发中心和天津港综合保税区空港区域综合提升开发主体。
为更好地发挥综保区区域功能作用,服务全市及保税区开放型经济转型发展,推动天保基建公司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园区、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入“十四五”以来,天保基建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积极响应滨海新区政府提出的“滨海新区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的制造强区的总定位,坚定不移围绕“1+3+4”产业体系及12条产业链,遵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9〕3号)和相关监管规定,围绕公司“一体两翼、两商两融、三元衍生”的战略路径,突出自贸区重点产业聚焦,形成一整套改革思路举措和创新工作方法,全力以赴推动未来社区、主题园区的高质量建设。
二、项目背景
依托综保区升级的二次窗口开放机遇,促进保税区和自贸区融合发展,重点支持包括保税研发、保税维修检测、再制造及服务外包为主的新兴保税产业发展。参考国内先进区域,结合自贸+保税研发政策,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产与研发产业。同时结合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保税研究中心的打造,全面促进综保区产业综合提升。
三、项目情况
根据滨海新区对保税区主导产业的要求,借助自贸区的特殊政策,打造生物医药主题园区,形成科研、孵化、加速到产业的循环经济圈。坚持自主与合作并重、经营与建设并举,做强生物制药、精准医疗、高端器械以及现代中药等四大领域的生命科学产业,做优保税研发、保税服务、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创新功能等创新业务,通过“十四五”期间建设,十年内打造成为国家级生命科学产业转化示范区。
综保区产业综合提升项目批准规划占地约65.78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72.16万平方米,规划形成“四基地五中心”九大功能布局,打造包括现代中药出口基地、高值医用耗材保税加工基地、智能装备保税制造基地、高端装备保税检测维修基地、保税研发中心、医药物流中心、精准医疗中心、空港智慧中心、产业邻里服务中心。通过改善提升空港保税区整体软硬件设施,引入产业互联网、智慧交通、建筑光伏及产业配套服务,实现网内外联动互补和战略性产业升级。包括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突破研发物理局限;利用“产业基金+普惠金融”模式,搭建现代化产融服务体系;组建产业基金,为合作入园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整合优势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通过动态巴士实现机场与空港高效链接,促进区内要素流动;利用光伏赋能建筑,打造零碳园区。
四、项目创新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立足自贸区资源禀赋和区位特征,通过“突出三个创新”的开创性尝试,将产业与区域进行深入融合,使产业发展有区域承接,使综保区定位有产业支撑,为天保基建的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径,为自贸区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突出“方案+市场”机制创新
在“全域一盘棋”思维下,深入整合自贸区产业资源,制定《天津空港保税区产业综合提升实施方案》,指导产业在综保区“大空间”上清晰落位,推动“大保税”概念,将综保区融入空港产城发展的总体布局;运用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模式,放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设立天津天保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挥了市场化运作的优势,为综保区引入大企业、大项目和专业化运作平台,促进综保区主导产业加速集聚。严格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进行布局定位,即坚持多方共赢,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及综合保税区的政策叠加优势,将眼界放大到新区乃至全市范围,实现多方共赢;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保税研发中心建设为切入点,逐步推进天津港综合保税区空港区域整体升级;综合平衡,市场化推进,要平衡好效率和收益,确保建设时序与产业导入相匹配,避免造成闲置浪费。
(二)突出“空间+产业”思路创新
空港是京津冀黄金枢纽,是“津城+滨城”双城发展的战略支点,是天津港保税区“两港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天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机遇,强化生物医药国际贸易与国际技术转移交易;依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重要交通节点,发挥高效快速航空物流优势,“保税+”与生物医药相互结合;围绕“海关21条”,把握综保区升级的二次窗口开放机遇,重点开展保税研发、保税维修、再制造及服务外包等保税业务;围绕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打造“四基地五中心”;聚焦生物医药保税研发实验领域,打造保税区生命科学研发中心,形成“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科创园区+创新企业”多层次创新载体,为入驻保税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三)突出“方法+工具”路径创新
坚持为自贸区试制度,力求为综保区谋发展,协调管委会、海关开展自贸区与综保区的相关政策及制度创新,以政策创新共同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制度和创新方法,促进综保区内高水平开发和高质量发展。用好、用足国家相关产业扶植政策对主题园区的资金支持,组建以国开行为主,进出口银行、中行等为辅的银团,为项目实施的各阶段提供有力资金保障;创新“五位一体”运营模式,以“金融+基金+投资+供应链+服务”的方式,全方位融入产业生态,聚合要素资源赋能企业发展,以“战略投资+低息贷款+金融辅导”为核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产业+基金”模式,持续构建天使、VC、PE等全系列基金矩阵,加速优质项目落地、助力优质企业成长;持续创新投资孵化机制,优化“房东变股东”的落地方式,助力高成长性企业发展;为医药大健康类企业提供存储、分销、医药冷链物流配送及结算的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完善专业化“产业培育平台+业务拓展平台”,建设智慧园区平台,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五、项目亮点呈现
2023年4月26日,天保基建取得天津港综合保税区空港区域综合提升项目首块土地,津滨保(挂)G2022-16号地块总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5月10日,在保税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实现了该项目“零等待”拿地即开工,标志着综保区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的号角正式吹响,也标志着天保基建新时期落实“未来社区+主题园区”双主业布局战略迈出坚实一步,充分体现了保税区集中精力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跑出“滨海新速度”。
(一)突出园区规划
探索产业空间“城市性”,将空港综保区与周边地块重新整合梳理,形成联动关系,激活横向活动轴线,做到整体规划,统筹联动发展围网内外。打造第三空间新场景,着力塑造新型公共空间,促经济多元化,进而激发园区创新活力。提倡交流共享,打造7*24小时的活力园区。建立弹性创新空间,利用多尺度、多维度空间组合形式,聚集多样化科创要素流动关键平台。打造智慧园区新场景,利用“万物互联”赋能园区智慧建设,形成海量企业数据的存储与运营。
(二)优化园区服务
园区通过构建专业化的产业服务平台,聚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搭建“天保基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免疫药物筛选平台”,平台可提供创新药企的AI药筛、院校机构的药物靶点发现、医疗机构的AI诊断服务等服务内容。平台的建设将推动生命科学领域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公司已与天津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签约,拟在综保区挂牌“天津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究院保税服务站”,重点布局先进生物材料、高端医疗设备、高效检验诊断、人工智能器械等重点领域,双方将共同打造“天津滨海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平台”。
创新产业服务赋能企业,驱动园区高效运营。产业服务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目标,凝聚百项创新产服措施,汇聚形成“一核两面”天保产业服务品牌。以产业运营发展为核心,搭建产学研创新链条,建立产业智库、产业论坛、专业技术指导、专家评估、院校合作、项目对接、联合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交易、人才信息库等服务板块。有力指导企业专业类知识储备不足、知识更新滞后等发展核心问题。构建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本土品牌产业服务载体。以“企业发展服务和产业人才服务”为两面,分别围绕企业的各个发展方面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产业人才全方位的衣、食、住、行生活配套服务。通过提供集结未来社区美好生活的住、商、产、办空间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营造充满活力与创意的空间氛围,满足企业的多元需求,打造高黏性产业生态圈。
(三)构建供应链平台
以打造现代医药供应链平台为目标,不断推进供应链服务升级,以物流、销售、金融为三大发展内核,打造全覆盖的物流配送体系、全渠道的营销整合体系、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以特色供应链服务带动产业聚集和发展,将外部价值内部化,逐步构建产业上下游价值链。物流配送体系将建立覆盖生产、流通、仓储的医药流通平台,健全全流程监测追溯体系,确保医药产品物流安全。营销整合体系将立足于国内市场,面向全球,形成从化学试剂、医药工业、医疗器械到医药健康产品的分销配送、经营等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将综合运用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股权投资等融资模式,深度融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定制化融资支持,通过医药产业链与供应链金融结合的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医药行业融资难题,缓解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医药产业链。
(四)打造中医药基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中医药开放发展,逐步完善中医药“走出去”相关措施,开展中医药海外市场政策研究,助力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推动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和应用。依托综保区区位和政策优势,整合天津市及京津冀地区中药核心科研技术、中医药文化、产业、人才等资源禀赋,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打造现代中药出口基地,助推区域中药产业做大海外规模。未来三到五年,围绕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中药基地建设,聚焦中药工业,全力打造品牌中药,同时将进一步拓宽中医药出口服务模式,打造辐射“一带一路”国家涵盖中医药对外教育培训、中医药国际医疗保健、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传播中医药文化,服务人类健康,提升天津中医药服务国际影响力。
(五)设立产业基金
与北京市国资平台公司共建“京津生命科学产业基金群”,将显著提高区域高端研发能力的落地,带动区域内生物医药、大健康、合成生物等细分产业的有序发展。基于京津两地的区域产业协同趋势,在投资阶段上拓展到更多前中期投资。在投资矩阵上设置重点产业项目引导基金及自主管理品牌的直投基金,吸引更多股权投资机构到区域内来注册落地和开展投资。通过更精准、直接的投资,把重点落在支持和聚焦的细分方向,更好的赋能企业发展。重点关注投后赋能,为被投企业提供后续融资加速服务,利用母基金体系投资的子基金等合作基金,为被投企业的下一轮融资进行对接匹配。利用京津两地的资源优势,提供从早期孵化器拎包入驻到中试生产厂房产业化落地,再到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总部等全链条的后续服务。
(六)政策护航
保税区大力支持综合保税区的开发运营,将针对综保区产业特点推出综合保税区提质增效的专项政策。政策主要针对吸引企业在综保区开展外贸业务、鼓励扩大进出口规模、支持外资项目在综保区投资、扶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支持汽车进出口贸易做大做强,助力科创产业向综保区集中孵化、吸引龙头企业落户综保区、支持综保区“五大中心建设”等方面发力。该系列政策将有力助推落户天津港保税区综合保税区新设及存量企业提质增效发展,迎来天津港保税区发展新增长极。
未来,天保基建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号召,推动天津空港保税区产业综合提升项目由“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画卷”,努力使保税区成为技术创新策源地、创新成果转化试验地、未来场景应用引领地、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地。为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美丽“滨城”建设和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贡献磅礴力量。